據澎湃新聞報道,6月2日,針對“孕婦在喜茶中喝出綠頭蒼蠅”事件,喜茶公司發布較新處理通報。通報顯示,喜茶團隊“全盤接受政府檢查蘇州門店反饋的所有問題并全面整改。對運營管理層、當時區域經理和店長分別處以嚴重警告、停職等處理”。
此前有媒體報道,5月29日,江蘇蘇州一位孕婦在喜茶蘇州圓融門店飲品中喝出綠頭蒼蠅,在與喜茶方面協商未果后,王女士訴諸媒體并向監管部門舉報,相關話題也一度躥上熱搜,引發公眾和媒體關注。5月31日,涉事喜茶門店因店內飛蟲較多,被當地監管部門查封。
喜茶是“網紅”,這點不能否認。自面世后,它的門店常常出現“排隊爆買”盛況,筆者就曾親眼所見。但在盛名之下,喜茶似乎難符其實。2018年底至今,單是衛生問題喜茶官方就致歉不下4次,此前如上海店“透明套”異物、西安店垃圾爆滿、廈門店水果容器ATP指數超標等。此外,今年4月19日,喜茶更因與杜蕾斯合作“今夜一滴都不許?!睆V告語被指惡俗營銷。
喜茶的問題絕不是個體的、偶發的問題,而是一些“網紅”店在崛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。如果剖析當下一些所謂“網紅”店的崛起路徑,就會發現,絕大部分的網紅店基本都是資本砸出來的“網紅”。一方面,它們借助于互聯網的流量營銷和眼球效應,操作概念,傳染情緒,迅速爆紅;另一方面,在資本的助力下,它們迅猛擴張,搶占市場。喜茶的崛起也是如此,不到一年時間里,喜茶門店就覆蓋了國內30個城市和地區,門店超過200家。
當然,這種操作本身沒有問題,甚至是現下一種較為普遍的商業模式。但“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”的做法,難免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,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問題。按常理說,如果一個經營者把過多精力放在博“爆紅”的營銷上,那么難免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品質與質量的管理,從而埋下隱患。而在追求規模的心態下,內部的管理往往會跟不上,造成店員的服務意識和操作規范大打折扣。這應該是問題“網紅”店頻現的主要原因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首先要破除對“網紅”店的迷信,尤其是消費者對于一些爆紅的“網紅”店,要避免盲目跟風消費。從喜茶等網紅店被爆出的諸多問題來看,網紅并不等同于品質,更不代表安全。以喜茶為例,作為餐飲企業,食品的安全與衛生是核心也是基本的要求,如今卻在這一問題上頻頻出事,連起碼的底線都沒有守住。事實上,很多的網紅店并非真的紅,只是資本操作下的“炒作”。其次,監管部門也要提高警惕,加強對網紅店的監管。事實上,越是網紅店,經營者越容易產生僥幸心理,做下違法違規的事。
“眼看它起高樓,眼看它樓塌了”,網紅店的起起落落,在互聯網時代,既令人感慨,也令人警醒。只有“爆紅”沒有“長紅”,這些“網紅”店失敗的原因固然復雜,但其重要原因一定是服務質量及其所塑造的形象與現實的嚴重脫鉤。
可以說,沒有經過時間檢驗的“網紅”,都不是真“網紅”。只有消除了短期謀利炒作的心理,踏踏實實做品牌,以質量和服務取勝,做一個名副其實的“網紅”,才能贏得長遠,否則注定就是曇花一現。